国仪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国仪』
拼音:guó yí
注音:ㄍㄨㄛˊ 一ˊ
解释:国家的礼仪;朝廷的礼仪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无可.送田中丞使西戎(同用旗字):「应尽平生志,高全大国仪。」
宋代.洪适.张龙学挽诗二首 其一:「瑞国仪千仞,筹边妙两楹。」
明代.程敏政.送乡人俞伯大赴云南宪司知事:「知君肯负名家后,乡国仪刑仰晦庵。」
明代.张宁.寿阳武侯祖母鄞国夫人:「鄞国仪章金作凤,主家供具玉为麟。」
明代.欧大任.德胜门候驾上陵:「虔奉两宫行,躬示四国仪。」
基本字义
国(國)guó(ㄍㄨㄛˊ)
1、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国家。国土。国体(a.国家的性质;b.国家的体面)。国号。国度(指国家)。国策。国情。国法。国力。国防。国威。国宝(a.国家的宝物;b.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)。国格。国魂。国是(国家大计,如“共商国国”)。
2、特指中国的:国产。国货。国粹。国乐(yuèㄩㄝˋ)。国药。
3、姓。
基本字义
仪(儀)yí(一ˊ)
1、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
2、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
3、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4、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
5、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
6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