祓禊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祓禊』
拼音:fú xì
注音:ㄈㄨˊ ㄒ一ˋ
解释:犹祓除。古祭名。源于古代"除恶之祭"。或濯于水滨(薛君《韩诗章句》),或秉火求福(杜笃《祓禊赋》)。三国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,魏以后但在三月三日。然亦有延至秋季者(刘桢《鲁都赋》)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崔颢.上巳:「巳日帝城春,倾都祓禊晨。」
宋代.曹冠.喜迁莺:「向祓禊芳辰,登临仙府。」
宋代.贺铸.杨柳陌/浣溪沙:「祓禊归杨柳陌,落凤凰钗。」
宋代.贺铸.月先圆/好女儿:「屡逢迎、几许缠绵意,记秋千架底,摴蒲局上,祓禊池边。」
宋代.贺铸.菩萨蛮:「兰溪修祓禊。」
基本字义
祓fú(ㄈㄨˊ)
1、古代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求福,亦泛指扫除:祓濯(洗濯)。祓除(古代除凶去垢的仪式)。祓禊(古代民俗,到水滨洗濯,洗去宿垢)。
基本字义
禊xì(ㄒ一ˋ)
1、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:修禊。禊帖(《兰亭序》的别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