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虎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帝虎』
拼音:dì hǔ
注音:ㄉ一ˋ ㄏㄨˇ
解释:指书中因形近而误刻﹑误抄的字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六一八引晋葛洪《抱朴子.遐览》:"书三写,以鲁为胄,以帝为虎。"因以"帝虎"为文字讹误之典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朱翌.题校书图:「萤窗孤坐志不分,帝虎鲁鱼相可否。」
宋代.刘克庄.杂咏一百首·鲁仲连:「向微生一叱,几帝虎狼秦。」
清代.查慎行.自题淳熙修内司官帖后:「曾经翻刻凡几手,亥豕帝虎辨者谁。」
清代.陈维崧.沁园春 纸贵戏作:「纵画他灰焰,还疑帝虎,刻他竹粉,莫辨之无。」
清代.王夫之.寄和些翁补山堂诗己就闻翁返石门复次元韵寄意:「无字之碑谁帝虎,无弦之琴谁宫羽。」
基本字义
帝dì(ㄉ一ˋ)
1、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:上帝。玉皇大帝。
2、君主:帝王。皇帝。称帝。帝制。
基本字义
虎hǔ(ㄏㄨˇ)
1、哺乳动物,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,性凶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(通称“老虎”):虎口(a.喻危险境地;b.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虎穴(喻危险境地)。虎符(古代调兵的凭证,用铜铸成虎形,分两半)。虎狼(喻凶残的人)。虎头蛇尾。虎踞龙盘。龙腾虎跃。
2、勇猛、威武:虎将。虎势。虎劲。虎威。虎虎。虎气。
3、古同“唬”,威吓。
4、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