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臑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鼎臑』
拼音:dǐng nào
注音:ㄉ一ㄥˇ ㄋㄠˋ
解释:指鼎中煮熟的菜肴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柳宗元.奉平淮夷雅表·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:「鼎臑俎胾,五献百笾。」
先秦.屈原.大招:「鼎臑盈望,和致芳只。」
明代.徐贲.菜薖为永嘉余唐卿右司赋:「鼎臑固云嘉,食箪亦足适。」
明代.归有光.冰崖草堂赋:「厌鼎臑之盈望兮,志不去乎糟糠。」
基本字义
鼎dǐng(ㄉ一ㄥˇ)
1、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是三足两耳:铜鼎。鼎食(列鼎而食,指豪侈生活)。鼎镬。
2、锅:鼎罐。鼎锅。
3、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,是政权的象征:鼎彝。九鼎。定鼎。问鼎。鼎祚(国运)。
4、象征三方并立、互相对峙:鼎峙。鼎足之势。
5、大:鼎族。鼎臣。鼎力支持。
6、正当,正在:鼎盛(shèng)。
基本字义
臑nào(ㄋㄠˋ)
1、牲畜前肢的下半截。
2、中医指人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