蜚龙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蜚龙』
拼音:fēi lóng
注音:ㄈㄟ ㄌㄨㄥˊ
解释:飞龙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释善珍.骚词二章:「湘之岳兮帝宫谒帝,帝不敢骄兮奔魑魅而走蜚龙。」
清代.陈子升.送李乔令北游兼寄程周量:「阵寻涿鹿棋无敌,店倚蜚龙药有神。」
魏晋.无名氏.张公神碑歌:「乘輗轺兮驾蜚龙。」
清代.董俞.百字令 赠周冈生日:「当年公瑾,早三五文社,誉蜚龙腹。」
基本字义
蜚fēi(ㄈㄟ)
1、古同“飞”,指无根据的、无缘无故的。现“流言飞语”常写作“流言蜚语”。
基本字义
龙(龍)lóng(ㄌㄨㄥˊ)
1、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2、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龙。
3、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4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