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狄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长狄』
拼音:cháng dí
注音:ㄔㄤˊㄓㄤˇ ㄉ一ˊ
解释:
1.亦作"长翟"。
2.春秋时狄族的一支﹐传说其人身材较高﹐故称。
3.借指外国侵略者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刘克庄.水龙吟:「但愿王师,早俘颉利,早禽长狄。」
清代.张维屏.三元里:「一戈已摏长狄喉,十日犹悬郅支首。」
宋代.章杰.防风庙:「长狄正俗类,伯也为侨如。」
宋代.李复.送客至黎城:「山连长狄国,水过邺王城。」
宋代.刘克庄.四和:「献俘奚异获长狄,讳败谨勿书朱儒。」
基本字义
长(長)cháng(ㄔㄤˊ)
1、两端的距离:长度。
2、长度大,与“短”相对,指空间,亦指时间:长短。长空。长短句(词的别名)。长夜(a.漫长的黑夜;b.喻黑暗的日子)。长风破浪(喻志趣远大)。长歌代哭(以歌代哭)。
3、优点,专精的技能:特长。专长。各有所长。
4、对某事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
其他字义
长(長)zhǎng(ㄓㄤˇ)
1、生长,成长:长疮。
2、增加:长知识。
3、排行第一的:长子。长兄。长孙。
4、辈分高或年纪大:长辈。长者。家长。
5、领导人;负责人:部长。校长。
基本字义
狄dí(ㄉ一ˊ)
1、中国古族名。春秋前,长期活动于齐、鲁、晋、卫、宋、郑等国之间,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。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,故又通称“北狄”(亦作“翟”)。
2、秦汉以后,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。
3、古代最下级的官吏。
4、有力的麋鹿。
5、古同“翟”,乐舞所用的雉羽。
6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