楮冠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楮冠』
拼音:chǔ guān
注音:ㄔㄨˇ ㄍㄨㄢㄍㄨㄢˋ
解释:以楮树皮所制之冠。多为贫士﹑隐士所用。
古代诗词
元代.长筌子.诉衷情:「楮冠竹杖友南华。」
唐代.杜荀鹤.白发吟:「家山苍翠万余尺,藜杖楮冠输老儿。」
宋代.陆游.杂题:「二寸楮冠双草屦,天公还我水云身。」
宋代.王禹偁.道服:「楮冠布褐皂纱巾,曾忝西垣寓直人。」
唐代.李昉.寄秘阁侍郎:「楮冠仍用竹为簪,随分林亭自称心。」
基本字义
楮chǔ(ㄔㄨˇ)
1、落叶乔木,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。
2、纸的代称:楮币。楮钱(旧俗祭祀时焚烧)。
基本字义
冠guān(ㄍㄨㄢ)
1、帽子:衣冠。冠戴。冠盖(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,借指官吏)。衣冠楚楚。
2、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:冠子。鸡冠。树冠。冠状动脉。
其他字义
冠guàn(ㄍㄨㄢˋ)
1、把帽子戴在头上:沐猴而冠。
2、超出众人,居第一位:冠军。
3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