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杪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春杪』
拼音:chūn miǎo
注音:ㄔㄨㄣ ㄇ一ㄠˇ
解释:春末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黄庭坚.减字木兰花:「三巴春杪。」
宋代.贺铸.宛溪柳/六么令:「明年春杪。」
宋代.静山.水龙吟:「浪间双浆,回头春杪,去来几日。」
宋代.柳永.满朝欢:「帝里风光烂漫,偏爱春杪。」
宋代.郭印.感春:「寒梅秀腊前,红叶媚春杪。」
基本字义
春chūn(ㄔㄨㄣ)
1、一年的第一季:春季(农历正月至三月)。春节。春色。春晖(春天的阳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春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妇女的眉毛)。春秋(a.春季和秋季;b.指年月;c.指人的年岁,如“春春正富”;d.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,鲁国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;e.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)。
2、两性相求的欲望:春心。怀春。
3、生机:大地回春。
4、姓。
基本字义
杪miǎo(ㄇ一ㄠˇ)
1、树枝的细梢。
2、指年月或四季的末尾:岁杪。月杪。秋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