敚攘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敚攘』
拼音:duó rǎng
注音:ㄉㄨㄛˊㄉㄨㄟˋ ㄖㄤˇ
解释:同"敚?"。
古代诗词
明代.林弼.江洞书事五十韵:「敚攘时彼此,剽掠转寅缘。」
清代.沈钦韩.河内 其一:「敚攘心不愧,猜嫌意犹轻。」
基本字义
敚duó(ㄉㄨㄛˊ)
1、古同“夺”,强取:“百姓既相抄敚,敬儿至江陵诛攸之亲党。”
2、姓。
其他字义
敚duì(ㄉㄨㄟˋ)
1、古通“对”,答对。
基本字义
攘rǎng(ㄖㄤˇ)
1、侵夺,偷窃:攘羊(指暴露亲人的过失,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中的“耳父攘攘,而子证之”)。攘夺。攘窃。攘善(掠人之美)。
2、推,排斥:攘斥。攘除。攘夷(抵御外国侵略)。
3、烦乱:攘攘(纷乱)。扰攘。
4、捋:攘袂。攘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