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牛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春牛』
拼音:chūn niú
注音:ㄔㄨㄣ ㄋ一ㄡˊ
解释:
1.春日的耕牛。
2.打春用的土牛。旧俗,立春前一日,用土牛打春,以示迎春和劝农。打春之牛,后亦以苇或纸制。
古代诗词
唐代.贯休.送僧之湖南:「宿雨和花落,春牛拥雾耕。」
唐代.卢肇.谪连州书春牛榜子:「不得职田饥欲死,儿侬何事打春牛。」
宋代.苏轼.减字木兰花:「春牛春杖。」
宋代.释智朋.偈倾一百六十九首:「春牛头黄,岁稔年康。」
基本字义
春chūn(ㄔㄨㄣ)
1、一年的第一季:春季(农历正月至三月)。春节。春色。春晖(春天的阳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春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妇女的眉毛)。春秋(a.春季和秋季;b.指年月;c.指人的年岁,如“春春正富”;d.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,鲁国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;e.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)。
2、两性相求的欲望:春心。怀春。
3、生机:大地回春。
4、姓。
基本字义
牛niú(ㄋ一ㄡˊ)
1、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: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
2、星名,二十八宿之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
3、喻固执或骄傲:牛气。
4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