莽眇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莽眇』
拼音:mǎng miǎo
注音:ㄇㄤˇ ㄇ一ㄠˇ
解释:
1.深远;高远。
2.犹迷茫。
古代诗词
魏晋.陶渊明.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其一:「高莽眇无界,夏木独森疏。」
宋代.晁补之.皖口遭风:「无心坐使群鸥舞,莽眇吾知未可乘。」
宋代.刘敞.读杂说小书:「纷纭六合外,莽眇三皇初。」
宋代.刘敞.和孙侔雁荡山二首 其一:「鳌翻溟涨折灵山,漂落尘区莽眇间。」
宋代.刘敞.读邻几泰山十二诗:「古今更废兴,万事论莽眇。」
基本字义
莽mǎng(ㄇㄤˇ)
1、草,密生的草:莽原。草莽。
2、广大,辽阔:莽苍。莽莽(a.形容原野辽阔,无边无际;b.形容草木茂盛)。
3、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。
4、粗鲁,冒失:莽汉。莽撞。鲁莽。
5、姓。
基本字义
眇miǎo(ㄇ一ㄠˇ)
1、瞎了一只眼,后亦指两眼俱瞎:眇视(a.用一只眼看;b.轻视)。“生而眇者不识日”。
2、细小,微小:眇小。眇眇(a.微小,如“眇眇之身”;b.边远,高远,如“路眇眇之默默”;c.远看,如“目眇眇兮愁予”)。眇身(微小之身,古代帝王自称)。
3、古同“渺”,远,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