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林院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翰林院』
拼音:hàn lín yuàn
注音:ㄏㄢˋ ㄌㄧㄣˊ ㄩㄢˋ
解释:官署名。唐代初设,集各种才艺之人于院中供皇帝使令。开元末另开学士院,供职者称翰林学士。宋代设翰林学士院,为皇帝起草诏旨。明代成为外朝官署,清代沿设,为“储才”之所,掌编修国史、进讲经史、草拟文书等事务,长官是掌院学士。
古代诗词
明代.朱朴.寄文衡山先生:「官辞翰林院,家在浣花庄。」
基本字义
翰hàn(ㄏㄢˋ)
1、长而坚硬的羽毛:理翩振翰。
2、借指毛笔和文字、书信等:翰苑。翰墨(笔墨,借指诗文书画)。翰藻。
基本字义
林lín(ㄌ一ㄣˊ)
1、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:树林。森林。林海。林薮(a.山林小泽;b.喻丛集的处所)。
2、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:书林。艺林。碑林。儒林。
3、姓。
基本字义
院yuàn(ㄩㄢˋ)
1、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:院子。院墙。庭院。
2、某些机关、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:法院。医院。戏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