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肤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地肤』
拼音:dì fū
注音:ㄉ一ˋ˙ㄉㄜ ㄈㄨ
解释:通称"扫帚菜"。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多分枝,叶线状披针形,开黄绿色小花,茎可做扫帚。果实叫地肤子,扁圆形,有翅,可入中药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五.地肤》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黄庭坚.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:「春阴满地肤生粟,琵琶催醉喧啄木。」
宋代.郑獬.黄雀:「雪粒盖地三寸玉,地肤冻裂不作泥。」
元代.吴莱.时傩:「地肤竟卷去,天孽俱彫伤。」
清代.陈长镇.英德峡:「地肤赘悬疣,天车拥大翣。」
基本字义
地dì(ㄉ一ˋ)
1、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
2、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
3、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
4、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
5、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
6、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
7、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
8、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
9、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
10、底子:质地。
其他字义
地de(˙ㄉㄜ)
1、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基本字义
肤(膚)fū(ㄈㄨ)
1、肉体表面的皮:皮肤。肌肤。切肤之痛。体无完肤。
2、表面的,浅薄的:肤浅。肤泛。
3、大:“薄伐猃狁,以奏肤公”(“肤公”即“大功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