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理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公理』
拼音:gōng lǐ
注音:ㄍㄨㄥ ㄌㄧˇ
解释:
1.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,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命题,如:如果A=B,B=C,则A=C。
2.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正确道理。
精选例句
1、正人君子应该讲求公理正义,不可。
2、想不明白的事情就忘掉或者当成公理好了,别自己和自己较劲了。
3、法律的精神需要探寻,再没有比这更危险的公理了。
4、今年,我竟发见了公理之所在了。
5、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正义公理可言的时代,衡量一个人的价值,早已不是靠什么道德品格,而是靠金钱和地位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孟郊.献汉南樊尚书:「自公理斯郡,寒谷皆变春。」
近现代.秋瑾.剑歌:「千金市得宝剑来,公理不恃恃赤铁。」
唐代.沈佺期.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:「器惭公理拙,才谢子云微。」
唐代.沈佺期.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:「子云推辨博,公理擅词雄。」
唐代.元稹.后湖:「郑公理三载,其理用喣愉。」
近义词:正理、正义
反义词:谬论、强权
基本字义
公gōng(ㄍㄨㄥ)
1、正直无私,为大家利益:公正。公心。大公无私。
2、共同的,大家承认的:公理。公式。公海。公制。
3、国家,社会,大众:公共。公安(社会整体的治安)。公众。公民。公论(公众的评论)。
4、让大家知道:公开。公报。公然。
5、封建制度最高爵位:三公(中国周代指“太师”、“太傅”、“太保”;西汉指“大司徒”、“大司马”、“大司空”)。公子。公主。
6、敬辞,尊称男子:海公。包公。诸公(各位)。
7、雄性的:公母。公畜。
8、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:公公。外公(外祖父)。
9、姓。
基本字义
理lǐ(ㄌ一ˇ)
1、物质本身的纹路、层次,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:心理。肌理。条理。事理。
2、事物的规律,是非得失的标准,根据:理由。理性。理智。理论。理喻。理解。理想。道理。理直气壮。
3、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“物理学”:理科,数理化。理疗。
4、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、处置:理财。理事。管理。自理。修理。总理。
5、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:理睬。答理。
6、古代指狱官、法官。
7、姓。
中英翻译
翻译:axiom
axiom*['æksiәm]
n. 自明之理, 公理, 原理, 格言
【法】 公理, 原理, 原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