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汜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东汜』
拼音:dōng sì
注音:ㄉㄨㄥ ㄙˋ
解释:
1.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。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。
2.比喻人的少壮期。
古代诗词
魏晋.陆云.赠郑曼季诗四首 高冈:「声播东汜。」
南北朝.沈约.酬谢宣城朓诗:「牵拙谬东汜。」
南北朝.沈约.酬谢宣城朓诗:「牵拙谬东汜,浮惰及西昆。」
清代.吴伟业.朝日坛:「即今东汜西昆处,尽入铜壶倒景殊。」
魏晋.陆云.赠郑曼季诗四首·高冈:「声播东汜,响溢南云。」
基本字义
东(東)dōng(ㄉㄨㄥ)
1、方向,太阳出升的一边,与“西”相对:东方。东经(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)。东山再起(喻失势之后,重新恢复地位)。付诸东流。
2、主人(古代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):房东。股东。东道主(泛指请客的主人,亦称“东道”、“作东”)。
3、姓。
基本字义
汜sì(ㄙˋ)
1、水决后又流入。
2、〔汜水〕水名,在中国河南省。
3、不流通的小沟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