篱围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篱围』
拼音:lí wéi
注音:ㄌ一ˊ ㄨㄟˊ
解释:指用篱笆围合之地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陆游.邻曲小饮:「茆屋滴残雨,竹篱围夕阳。」
宋代.陆游.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:「短篱围麂眼,幽径缭羊肠。」
宋代.陆游.幽居:「短篱围藕荡,细路入桑村。」
宋代.陆游.与邻翁登山亭:「数掩槿篱围夕照,一间茅舍背阴崖。」
宋代.陆游.园中作:「疏篱围中庭,野水赴方塘。」
基本字义
篱(籬)lí(ㄌ一ˊ)
1、用竹、苇、树枝等编成的围墙屏障:篱笆(“笆”读轻声)。樊篱。篱落。篱墙。篱栅。篱障。
基本字义
围(圍)wéi(ㄨㄟˊ)
1、环绕,四周拦挡起来:围攻。围城。突围。解围。
2、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:围巾。围墙。围裙。
3、四周:外围。周围。
4、量词(a.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,如“腰大十围”;b.两两臂合拢的长度,如“树大五围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