铭诔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铭诔』
拼音:míng lěi
注音:ㄇ一ㄥˊ ㄌㄟˇ
解释:铭和诔。泛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戴表元.孙大监挽诗:「铭诔看遗史,衣冠入隐丘。」
清代.林占梅.刘将军杀贼歌:「将星半夜落城南,空留大树供铭诔。」
明代.李昌祺.哀萧教授引之:「衔哀读铭诔,悲泪若河悬。」
清代.夏炜如.题秋水先生遗照:「结契忝纪群,抒怆绝铭诔。」
基本字义
铭(銘)míng(ㄇ一ㄥˊ)
1、铸、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、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:铭刻。铭文。铭志。墓志铭。座右铭。
2、在器物上刻字,表示纪念,永志不忘:铭记。铭心。铭骨。铭诸肺腑(喻永记)。
3、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,如《文心雕龙》有《铭箴》篇。
基本字义
诔(誄)lěi(ㄌㄟˇ)
1、古代叙述死者生平,表示哀悼(多用于上对下):贱不诔贵,幼不诔长(zhǎng)。
2、这类哀悼死者的文章:做诔。诔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