铭旐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铭旐』
拼音:míng zhào
注音:ㄇ一ㄥˊ ㄓㄠˋ
解释:即铭旌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陈藻.叔清留饮座上感怀:「矢弧皆后挂,铭旐竞先书。」
宋代.欧阳修.谢公挽词三首:「朔风吹霰雪,铭旐共飘飘。」
宋代.张纲.汤德广挽词三首 其三:「归来人不见,铭旐舞斜红。」
元代.麻革.密国公挽词二首 其一:「郁郁佳城闭,翩翩铭旐开。」
基本字义
铭(銘)míng(ㄇ一ㄥˊ)
1、铸、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、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:铭刻。铭文。铭志。墓志铭。座右铭。
2、在器物上刻字,表示纪念,永志不忘:铭记。铭心。铭骨。铭诸肺腑(喻永记)。
3、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,如《文心雕龙》有《铭箴》篇。
基本字义
旐zhào(ㄓㄠˋ)
1、古代的一种旗子,上面画着龟蛇:“龟蛇为旐。”
2、引魂幡:“飞旐翩以启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