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则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帝则』
拼音:dì zé
注音:ㄉ一ˋ ㄗㄜˊ
解释:天帝或天子所定的法则。
古代诗词
唐代.褚琇.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(赋得风字):「惟师恢帝则,敷教叶天工。」
宋代.黄庭坚.邹操:「归我休矣,奉帝则也。」
南北朝.谢朓.侍宴华光殿曲水奉勑为皇太子作诗 四:「论思帝则。」
明代.于慎行.恭谒孝陵有述十二韵:「小臣歌帝则,绳武祝今皇。」
宋代.王柏.和立斋喜雪韵:「凛然帝则亘古今,此外不知还不识。」
基本字义
帝dì(ㄉ一ˋ)
1、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:上帝。玉皇大帝。
2、君主:帝王。皇帝。称帝。帝制。
基本字义
则(則)zé(ㄗㄜˊ)
1、模范:以身作则。
2、规程,制度:规则。总则。原则。细则。
3、效法:则先烈之言行。
4、表示因果关系,就,便:闻过则喜。
5、表示转折,却:今则不然。
6、表示肯定判断,乃,是:此则余之罪也。
7、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数字后,列举原因或理由:一则房子太小,二则参加的人数多。
8、与“做”相近(中国宋、元、明代小说、戏剧里常用):则甚(做什么)。
9、量词,指成文的条数:新闻两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