躬圭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躬圭』
拼音:gōng guī
注音:ㄍㄨㄥ ㄍㄨㄟ
解释:古玉器六瑞之一,为伯所执。以人形为饰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夏元鼎.沁园春:「似执躬圭。」
宋代.白珽.李翰林墓:「一如植躬圭,一峰拱而侍。」
宋代.刘克庄.病起五首:「躬圭宝箑俱藏起,出入惟消笠与簑。」
宋代.柴元彪.同朱山长游江郎:「一如植躬圭,两峰拱而侍。」
宋代.刘克庄.封邑:「发似芦花面削瓜,躬圭锦袄忽高华。」
基本字义
躬gōng(ㄍㄨㄥ)
1、身体。
2、自身,亲自:反躬自问。躬行实践。事必躬亲。
3、弯曲身体:鞠躬。躬身下拜。
基本字义
圭guī(ㄍㄨㄟ)
1、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,上圆(或剑头形)下方:圭角(jiǎo)(圭的棱角,喻锋芒)。
2、古代测日影的器具:圭表(a.测日影的器具;b.标准)。圭臬(指标准、法度,如“奉为圭圭”)。
3、古代容量单位(一升的十万分之一):圭撮(喻小量)。圭勺。
4、古代重量单位,十圭重一铢,二十四铢重一两,十六两重一斤。
5、洁:圭田(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