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鲠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骨鲠』
拼音:gǔ gěng
注音:ㄍㄨˇㄍㄨ ㄍㄥˇ
解释:
〈书〉1.鱼骨头:~在喉。
2.耿直:~之气丨~之臣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客:「在公形骨鲠之志,阖境有裤襦之乐。」
唐代.陈子昂.感遇·之十八:「骨鲠道斯穷。」
唐代.杜甫.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:「年未三十忠义俱,骨鲠绝代无。」
唐代.韩愈.送进士刘师服东归:「由来骨鲠材,喜被软弱吞。」
唐代.蒋冽.台中书怀:「披书唯骨鲠,循迹少闲和。」
基本字义
骨gǔ(ㄍㄨˇ)
1、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
2、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
3、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
4、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
其他字义
骨gū(ㄍㄨ)
1、〔骨朵儿(duor)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
2、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基本字义
鲠(鯁)gěng(ㄍㄥˇ)
1、鱼骨:骨鲠在喉,不吐不快。
2、鱼骨卡在嗓子里。
3、直:骨鲠。鲠直(同“梗直”、“耿直”)。鲠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