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午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典午』
拼音:diǎn wǔ
注音:ㄉ一ㄢˇ ㄨˇ
解释:
1."司马"的隐语。《三国志.蜀志.谯周传》:"周语次﹐因书版示立'典午忽兮﹐月酉没兮。'典午者﹐谓司马也;月酉者﹐谓八月也。至八月而文王(司马昭)果崩。"晋帝姓司马氏﹐后因以"典午"指晋朝。
2."司马"的隐语。指司马之官职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:「典午犹为幸,分忧固是荣。」
唐代.白居易.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:「昔征从典午,今出自承明。」
清代.陈衍.冬述四首示子培 之三:「当涂逮典午,导江仅至澧。」
唐代.韩愈.晋:「长惭典午非材职,得就闲官即至公。」
唐代.贾彦璋.王龙骧墓:「昔擅登坛宠,爰光典午朝。」
基本字义
典diǎn(ㄉ一ㄢˇ)
1、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:典籍。字典。词典。经典。引经据典。
2、标准,法则:典章。典制。典故(a.典制和掌故;b.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)。典范。典雅。典礼。典型。
3、指典礼:盛典。大典。
4、主持,主管:典试(主持科举考试之事)。典狱。
5、活买活卖,到期可以赎:典卖。典押。典契。
6、姓。
基本字义
午wǔ(ㄨˇ)
1、地支的第七位,属马。
2、用于计时:午时(白天十一点到一点)。午间。午饭。午睡。午休。午夜(半夜、子夜)。
3、古同“忤”、“迕”,逆,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