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薪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尺薪』
拼音:chǐ xīn
注音:ㄔˇㄔㄜˇ ㄒ一ㄣ
解释:长一尺的柴火,言其量极少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陆游.农家:「尺薪仰有取,断履俛有拾。」
唐代.李白.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:「白玉换斗粟,黄金买尺薪。」
唐代.林宽.苦雨:「尺薪功比桂,寸粒价高琼。」
宋代.苏轼.次韵郑介夫二首:「一落泥途迹愈深,尺薪如桂米如金。」
明代.李梦阳.苦寒行:「尺薪粒米贵如玉,君不见日晚空墙贫士哭。」
基本字义
尺chǐ(ㄔˇ)
1、中国市制长度单位(亦称“市尺”。一尺等于十寸。西汉时一尺等于0.231米,今三尺等于一米):尺素(a.一尺长的白绢,借指小画幅;b.书信)。尺短寸长。尺牍。
2、量长度的器具:竹尺。
3、像尺的东西:铁尺。仿尺。戒尺。
4、形容微少或短小:尺布。咫尺天涯。
其他字义
尺chě(ㄔㄜˇ)
1、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基本字义
薪xīn(ㄒ一ㄣ)
1、柴火:薪苏(打柴割草)。薪尽火传(chuán)(柴火烧完,又引燃了后一根柴,火永远不灭。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,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、技艺代代相传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