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士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德士』
拼音:dé shì
注音:ㄉㄜˊ ㄕˋ
解释:宋温州人林灵素,少从浮屠学,苦其师打骂,改当道士。后以方术为宋徽宗所宠,"欲废释氏以逞前憾",请改僧为德士。徽宗采纳其建议,遂于宣和元年正月下诏废佛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戴叔伦.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:「德士名难避,风流学济颠。」
元代.侯善渊.仙乡子:「德士隐幽玄。」
宋代.陆游.春夜读书感怀:「三千同德士,百万羽林营;岁周一甲子,不见胡尘清。」
两汉.无名氏.夜游宫:「德士道。」
宋代.王之道.和陈阜卿为汤与立寿次韵:「吾见盛德士,吏隐江之湄。」
基本字义
德dé(ㄉㄜˊ)
1、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,品行,品质:美德。品德。公德。德行。道德。德性。德育(以一定的社会要求,进行思想的、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)。德才兼备。度德量力。德高望重。
2、心意,信念:一心一德。
3、恩惠:德施。德泽(德化和恩惠)。德惠。感恩戴德。
4、姓。
基本字义
士shì(ㄕˋ)
1、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:士族。士大夫。
2、旧时指读书人:士子。士民。学士。
3、未婚的男子,泛指男子:士女。
4、对人的美称:志士。烈士。女士。
5、军衔的一级,在尉以下;亦泛指军人;上士。士兵。士卒。士气。
6、称某些专业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
7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