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九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出九』
拼音:chū jiǔ
注音:ㄔㄨ ㄐ一ㄡˇ
解释:
1.亦作"出玖"。
2.一种博戏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:「]往往游三省,腾腾出九逵。」
唐代.白居易.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:「晏驾辞双阙,灵仪出九衢。」
唐代.曹邺.杏园即席上同年:「匆匆出九衢,僮仆颜色异。」
唐代.杜牧.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:「排阴出九地,万物随开张。」
基本字义
出(齣)chū(ㄔㄨ)
1、从里面到外面:出访。初出茅庐。出笼。
2、往外拿,支付:出力。出钱。出谋画策。入不敷出。
3、离开:出发。出轨。出嫁。
4、产生,生长:出产。出品。出人才。
5、发生:出事。
6、显露:出现。出名。
7、超过:出色。出类拔萃(超出同类之上)。
8、来到:出席。出勤。
9、引文、典故来源于某处:出处(chù)。语出《孟子》。
10、显得量多:这米出饭。
11、放在动词后,表示趋向或效果:提出问题。
12、传(chuán)奇中的一回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。
基本字义
九jiǔ(ㄐ一ㄡˇ)
1、数目,八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玖”代):九归。
2、泛指多次或多数:九死一生。九霄云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