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狐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赤狐』
拼音:chì hú
注音:ㄔˋ ㄏㄨˊ
解释:狐的一种,全身呈赤褐色或黄褐色,皮毛很珍贵。产于我国东北﹑内蒙古自治区等地。也叫红狐,火狐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梅尧臣.薛九宅观雕狐图:「蜀中处士李怀衮,手画皂雕擒赤狐。」
明代.李梦阳.土兵行:「豫章城楼饥啄乌,黄狐跳踉追赤狐。」
宋代.吴则礼.寄黄济川:「异时古锦囊中事,回首赤狐安在哉。」
元代.吴莱.寄柳博士:「赤狐翻远译,黄鼠割时珍。」
元代.张宪.神弦白石郎:「竹节短鞭鞭赤狐,山精木魅声呜呜。」
基本字义
赤chì(ㄔˋ)
1、红色,比朱色稍暗的颜色:赤血。赤字。
2、真诚,忠诚:赤诚(极其真诚)。赤忱。赤子(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,古代亦指百姓)。赤胆忠心。
3、空无所有:赤手空拳。赤地千里。
4、裸露:赤脚(光脚)。
基本字义
狐hú(ㄏㄨˊ)
1、哺乳动物的一属,形状略像狼。毛赤黄色,性狡猾多疑,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,乘机逃跑。皮可做衣服(通称“狐狸”):狐臭(腋下臭气)。狐肷(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)。狐疑(多疑)。狐媚(曲意逢迎,投入所好)。狐死首丘(传说狐狸将死,头必向出生的山丘。喻不忘本,亦喻对故乡的思念)。
2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