凫舄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凫舄』
拼音:fú xì
注音:ㄈㄨˊ ㄒ一ˋ
解释:《后汉书.方术传上.王乔》:"王乔者,河东人也。显宗世,为叶令。乔有神术,每月朔望,常自县诣台朝。帝怪其来数,而不见车骑,密令太史伺望之。言其临至,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。于是候凫至,举罗张之,但得一只舄焉。乃诏尚方?视,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。"后因以"凫舄"指仙履。南朝梁沈约《善馆碑》:"霓裳不反﹐凫舄忘归。"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岑参.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:「凫舄旧称仙,鸿私降自天。」
唐代.陈子昂.送梁李二明府:「空羡双凫舄。」
宋代.陈德武.望海潮:「才试牛刀,俄惊凫舄,令人去後多思。」
宋代.陈克.浣溪沙:「凫舄差池官事了,木山彩错市人惊。」
唐代.杜甫.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:「晚酣留客舞,凫舄共差池。」
基本字义
凫(鳬)fú(ㄈㄨˊ)
1、水鸟,俗称“野鸭”,似鸭,雄的头部绿色,背部黑褐色,雌的全身黑褐色,常群游湖泊中,能飞。
2、同“浮”。
3、〔凫茈〕古书上指“荸荠”。
4、同“洑”。
基本字义
舄xì(ㄒ一ˋ)
1、鞋。
2、同“潟”。
3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