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柱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底柱』
拼音:dǐ zhù
注音:ㄉ一ˇ˙ㄉㄜ ㄓㄨˋ
解释:山名。在三门峡黄河急流中,其形如柱,故名。现已炸毁。底,也写作"砥"。
古代诗词
元代.刘因.西江月 送张大经:「青云底柱本来高。」
宋代.晏几道.木兰花:「小莲未解论心素,狂似钿筝弦底柱。」
宋代.楼钥.送王粹中教授入蜀:「李冰离堆如底柱,大宁盐泉若飞瀑。」
宋代.李曾伯.自和:「俗靡风颓畴底柱,功成身退盍循环。」
基本字义
底dǐ(ㄉ一ˇ)
1、最下面的部分:底层。底座。底下(a.下面;b.以后)。海底。底肥。
2、末了:年底。月底。到底。
3、根基,基础,留作根据:刨根问底。底蕴。底稿。底版。
4、图案的基层:白底蓝花的瓶子。
5、何,什么:底事伤感。
6、古同“抵”,达到。
其他字义
底de(˙ㄉㄜ)
1、同“的”。
基本字义
柱zhù(ㄓㄨˋ)
1、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:柱子。柱石。顶梁柱。
2、形状像柱子的东西,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:水柱。柱臣(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