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檄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承檄』
拼音:chéng xí
注音:ㄔㄥˊ ㄒ一ˊ
解释:秉承檄文之义。谓响应号召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司马光.送次道能判西京:「相府新承檄,兰台旧校文。」
宋代.柴元彪.别茶陵士友:「自来承檄到云州,恰恰星霜又一周。」
宋代.司马光.送聂之美摄尉韦城:「并日屡承檄,无时不里粮。」
宋代.司马光.送聂之美摄尉韦城:「并日屡承檄,无时不裹粮。」
明代.王惟允.望惠山:「昔者岁庚戌,承檄离故乡。」
基本字义
承chéng(ㄔㄥˊ)
1、在下面接受,托着:承重。承受。
2、担当,应允:承担。承当。承包。承做。承认。
3、受到,蒙受:承蒙。承恩(蒙受恩泽)。
4、继续,接连:继承。承平(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)。承前启后。
5、顺从,迎合:奉承。承颜候色(顺着别人颜色办事)。
6、姓。
基本字义
檄xí(ㄒ一ˊ)
1、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:“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”。檄文。羽檄。檄移(文体名,“檄文”与“移文”的合称。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;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