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狄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赤狄』
拼音:chì dí
注音:ㄔˋ ㄉ一ˊ
解释:
1.亦作"赤翟"。
2.春秋时狄人的一支。大体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一带,与晋人相杂居。或说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。
古代诗词
唐代.陈陶.塞下曲:「牛羊奔赤狄,部落散燕耆。」
唐代.刘方平.寄陇右严判官:「赤狄争归化,青羌已请臣。」
清代.黄遵宪.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:「难言赤狄初何种,终痛庭坚祀忽诸。」
明代.李攀龙.章行人使潞藩:「诸侯城赤狄,列嶂党青天。」
明代.陶安.大明铙歌鼓吹曲 其三 凯旋:「遂北指赤狄,直抵幽燕境。」
基本字义
赤chì(ㄔˋ)
1、红色,比朱色稍暗的颜色:赤血。赤字。
2、真诚,忠诚:赤诚(极其真诚)。赤忱。赤子(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,古代亦指百姓)。赤胆忠心。
3、空无所有:赤手空拳。赤地千里。
4、裸露:赤脚(光脚)。
基本字义
狄dí(ㄉ一ˊ)
1、中国古族名。春秋前,长期活动于齐、鲁、晋、卫、宋、郑等国之间,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。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,故又通称“北狄”(亦作“翟”)。
2、秦汉以后,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。
3、古代最下级的官吏。
4、有力的麋鹿。
5、古同“翟”,乐舞所用的雉羽。
6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