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联系我们 意见/报错
登录 / 注册

伏犀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伏犀』

拼音:fú xī

注音:ㄈㄨˊ ㄒ一

解释: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。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韩愈.送僧澄观:「有僧来访呼使前,伏犀插脑高颊权。」
宋代.韩淲.浣溪沙:「月角珠庭映伏犀。」
宋代.陆游.送襄阳郑帅唐老:「郑侯骨相非复常,伏犀贯额面正方。」
宋代.陆游.小昭庆院讲僧旧在都下与之相从今没已久见画:「曩岁曾陪夜讲灯,伏犀插脑齿如冰;假令重见应难识,遗像臞然一老僧。」
五代.欧阳炯.贯休应梦罗汉画歌(一作禅月大师歌):「形如瘦鹤精神健,顶似伏犀头骨粗。」

基本字义

fú(ㄈㄨˊ)
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7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xī(ㄒ一)

1、哺乳动物,形状略像牛,皮粗而厚,多皱纹。角生在鼻上,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,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,可做器物,亦可入药(通称“犀牛”):犀角。犀甲。犀照。灵犀。

2、坚固:犀舟(坚固的船)。犀利(锐利;锋利)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不伏烧埋 不甘雌伏 发隐擿伏 伏龙凤雏 发奸擿伏 伏首贴耳 福倚祸伏 伏法受诛

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
CopyRight © 2001-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