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罪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伏罪』
拼音:fú zuì
注音:ㄈㄨˊ ㄗㄨㄟˋ
解释:承认自己的罪过:低头~。也作服罪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储光羲.上长史王公责躬:「若公庶伏罪,此事安能迟。」
宋代.张嵲.绍兴中兴上复古诗:「词臣伏罪,无以塞责。」
元代.黎崱.图志歌:「师还伏罪进表章,犀象玺珠常踵至。」
近义词:认罪、服罪
基本字义
伏fú(ㄈㄨˊ)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7、姓。
基本字义
罪zuì(ㄗㄨㄟˋ)
1、犯法的行为:犯罪。罪人。认罪。有罪。罪恶。罪名。罪魁。罪行。罪证。罪责。罪孽(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)。罪不容诛。
2、过失,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:功罪。罪愆。罪尤(“尤”,过失,罪过)。归罪于人。
3、刑罚:判罪。畏罪。待罪。请罪。
4、苦难,痛苦:受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