奠鼎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奠鼎』
拼音:diàn dǐng
注音:ㄉ一ㄢˋ ㄉ一ㄥˇ
解释: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﹐历商至周﹐都作为传国重器﹐置于国都。后因以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"奠鼎"。
古代诗词
宋代.程公许.又上座主李左史八十韵:「邦基期奠鼎,邻火逼回飚。」
宋代.程公许.内机知府郎官再和示教清拔遒美手不能置用韵:「爱间天示许君间,国步扶持奠鼎安。」
明代.王宠.辛巳书事(四首):「奠鼎卜郊非浪事,万年圭鬯保文孙。」
明代.解缙.赠阆溪友人之子入觐:「周宣中兴有石鼓,奠鼎国学包山河。」
明代.王世贞.赠吴给事明卿 其一:「维昔先后谟,三灵奠鼎卜。」
基本字义
奠diàn(ㄉ一ㄢˋ)
1、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:祭奠。奠酒。
2、稳固地安置:奠都(dūㄉㄨ)。奠基。奠定(使稳固安定,如“奠奠基础”)。
基本字义
鼎dǐng(ㄉ一ㄥˇ)
1、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是三足两耳:铜鼎。鼎食(列鼎而食,指豪侈生活)。鼎镬。
2、锅:鼎罐。鼎锅。
3、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,是政权的象征:鼎彝。九鼎。定鼎。问鼎。鼎祚(国运)。
4、象征三方并立、互相对峙:鼎峙。鼎足之势。
5、大:鼎族。鼎臣。鼎力支持。
6、正当,正在:鼎盛(shè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