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楮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尺楮』
拼音:chǐ chǔ
注音:ㄔˇㄔㄜˇ ㄔㄨˇ
解释:
1.信函。
2.指篇幅短小的文字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楼钥.送王粹中教授入蜀:「归期未知果何时,时寄尺楮宽吾思。」
宋代.楼钥.题范宽秋山小景:「尺楮眇千里,长江浸横翠。」
元代.张翥.画马:「谁欤传之能爱惜,尺楮萧萧开古色。」
明代.王世贞.题沈启南画虞山致道观昭明手植三桧初名七星桧:「尺楮移秋山,真宰在阿堵。」
元代.吴镇.董源夏山深远:「短缣尺楮信手挥,若有蛟龙在昏黑。」
基本字义
尺chǐ(ㄔˇ)
1、中国市制长度单位(亦称“市尺”。一尺等于十寸。西汉时一尺等于0.231米,今三尺等于一米):尺素(a.一尺长的白绢,借指小画幅;b.书信)。尺短寸长。尺牍。
2、量长度的器具:竹尺。
3、像尺的东西:铁尺。仿尺。戒尺。
4、形容微少或短小:尺布。咫尺天涯。
其他字义
尺chě(ㄔㄜˇ)
1、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基本字义
楮chǔ(ㄔㄨˇ)
1、落叶乔木,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。
2、纸的代称:楮币。楮钱(旧俗祭祀时焚烧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