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橐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负橐』
拼音:fù tuó
注音:ㄈㄨˋ ㄊㄨㄛˊ
解释:背负口袋。谓游学;游历。
古代诗词
明代.于慎行.馆课冬至斋居:「明朝负橐趋陪地,只在瑶坛帝座旁。」
宋代.李纲.题伯时明皇蜀道图:「老髯奚官驱蹇驴,负橐赍粮岂供御。」
宋代.周紫芝.输粟行:「大儿担囊小负橐,扫廪倾囷不须恶。」
清代.陈恭尹.吹台:「马蹇负橐行,鞭断持竹枝。」
清代.郑燮.还家行:「圣恩许归赎,携钱负橐囊。」
基本字义
负(負)fù(ㄈㄨˋ)
1、驮,背(bèi):负米。负疚。负重。如释重负。负荆请罪。
2、担任:担负。负责。负累(lěi)。负罪。负荷。忍辱负重。身负重任。
3、仗恃,依靠:负隅顽抗。自负(自以为了不起)。
4、遭受:负伤。负屈。
5、具有,享有:久负盛誉。
6、欠(钱):负债。
7、小于零的(数),与“正”相对:负数。
8、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,与“正”相对:负电。负极。
9、违背,背弃:负心。负约。忘恩负义。
10、失败,与“胜”相对:不分胜负。
基本字义
橐tuó(ㄊㄨㄛˊ)
1、口袋:负书担橐。
2、〔橐驼〕即“骆驼”。
3、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:“具炉橐,橐以牛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