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联系我们 意见/报错
登录 / 注册

伏轼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伏轼』

拼音:fú shì

注音:ㄈㄨˊ ㄕˋ

解释:
1.亦作"伏式"。
2.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。《庄子.渔父》:"孔子伏轼而叹曰:'甚矣﹐由之难化也!'"后多用以指乘车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畅当.自平阳馆赴郡:「奉恩谬符竹,伏轼省顽鄙。」
魏晋.曹叡.苦寒行:「伏轼泪沾缨。」
唐代.胡曾.咏史诗·高阳:「最怜伏轼东游日,下尽齐王七十城。」
魏晋.卢谌.览古诗:「伏轼径入关。」
唐代.韦应物.朝请后还:「一旦遵归路,伏轼出京城。」

基本字义

fú(ㄈㄨˊ)
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7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轼(軾)shì(ㄕˋ)

1、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:凭轼。

2、凭轼致敬:“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”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不伏烧埋 不甘雌伏 发隐擿伏 伏龙凤雏 发奸擿伏 伏首贴耳 福倚祸伏 伏法受诛

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
CopyRight © 2001-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