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丑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丁丑』
拼音:dīng chǒu
注音:ㄉ一ㄥㄓㄥ ㄔㄡˇ
解释:六十甲子的第十四位。如:元丰七年六月丁丑。——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。
古代诗词
清代.顾贞观.金缕曲:「兄生辛未吾丁丑,共些时,冰霜摧折,早衰薄柳。」
唐代.吕岩.秘诀歌:「将甲子丁丑之岁,与君决破东门之大瓜。」
元代.欧阳龙生.沁园春 玄旦日先君冀郡公作此示勉敬跋于后:「三年丁丑,以侍讲学士召入京,戊寅春,以二品恩例申请,夏五月,进赠中奉大夫,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,追封冀郡公。」
清代.乾隆.时世装:「及至丁丑复省方,吴女人人眉际乌绫作瓜瓣。」
明代.无名.劝进疏引谶:「丁丑语甲子,深藏八堂里。」
基本字义
丁dīng(ㄉ一ㄥ)
1、天干的第四位,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:丁是丁,卯是卯。
2、成年男子。
3、人口。
4、从事某种劳动的人:园丁。
其他字义
丁zhēng(ㄓㄥ)
1、〔丁丁〕象声词,形容伐木、下棋、弹琴的声音。
基本字义
丑(醜)chǒu(ㄔㄡˇ)
1、地支的第二位,属牛。
2、用于计时:丑时(凌晨一点至三点)。
3、传统戏剧角色名:丑角。丑旦。
4、相貌难看:丑陋。
5、可厌恶的,可耻的,不光荣的:丑化。丑恶。丑闻。丑态百出。跳梁小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