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中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伏中』
拼音:fú zhōng
注音:ㄈㄨˊ ㄓㄨㄥㄓㄨㄥˋ
解释:指三伏期间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方干.夏日登灵隐寺后峰:「绝顶无烦暑,登临三伏中。」
宋代.李好古1.江城子:「少年有意伏中行。」
元代.王哲.卜算子 雪中作:「九九严凝花正开,三伏中、却下雪。」
唐代.许棠.陪(一作同)友人夏夜对月:「后伏中宵月,高秋满魄齐。」
宋代.袁燮.咏竹二首:「对之三伏中,爽气高秋横。」
基本字义
伏fú(ㄈㄨˊ)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7、姓。
基本字义
中zhōng(ㄓㄨㄥ)
1、和四方、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:中心。当(dàng)中。中原。中华。
2、在一定范围内,里面:暗中。房中。中饱。
3、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辍(中途停止进行)。中等。中流砥柱。
4、表示动作正在进行:在研究中。
5、特指“中国”:中式。中文。
6、适于,合于:中看。
其他字义
中zhòng(ㄓㄨㄥˋ)
1、恰好合上:中选。中奖。中意(会意,满意)。
2、受到,遭受:中毒。中计。
3、科举考试被录取:中举。中状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