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苔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春苔』
拼音:chūn tái
注音:ㄔㄨㄣ ㄊㄞˊㄊㄞ
解释:春日的苔藓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刘长卿.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:「晚竹疏帘影,春苔双履痕。」
唐代.李商隐.浑河中:「九庙无尘八马回,奉天城垒长春苔。」
魏晋.陆机.班婕妤:「春苔暗阶除。」
唐代.郎士元.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:「山下古松当绮席,檐前片雨滴春苔。」
唐代.刘沧.题书斋:「西斋瑶瑟自为侣,门掩半春苔藓生。」
基本字义
春chūn(ㄔㄨㄣ)
1、一年的第一季:春季(农历正月至三月)。春节。春色。春晖(春天的阳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春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妇女的眉毛)。春秋(a.春季和秋季;b.指年月;c.指人的年岁,如“春春正富”;d.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,鲁国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;e.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)。
2、两性相求的欲望:春心。怀春。
3、生机:大地回春。
4、姓。
基本字义
苔tái(ㄊㄞˊ)
1、隐花植物的一类,根、茎、叶的区别不明显,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:青苔。苔藓。苔原。
其他字义
苔tāi(ㄊㄞ)
1、〔舌苔〕舌头上面的垢腻,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,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