茨门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茨门』
拼音:cí mén
注音:ㄘˊ ㄇㄣˊ
解释:蓬户,柴门。
古代诗词
元代.许有壬.新秋即事:「莫蹋苍苔破,茨门昼亦关。」
明代.孙一元.陆氏永思堂:「把酒坐终夕,回首茨门东。」
清代.王之敬.山栖 其一:「松竹径从幽壑转,茅茨门向乱山开。」
基本字义
茨cí(ㄘˊ)
1、用茅或苇覆盖房子:茅茨(用茅草覆盖屋顶)。茨宇(茅屋)。茨檐。茨门。
2、蒺藜:茨藿(“藿”,野菜;指以茨藿充饥,引申为粗劣的食物)。
3、积土填满:“茨其所决而高之。”
基本字义
门(門)mén(ㄇㄣˊ)
1、建筑物的出入口,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:门儿。门口。开门见山。
2、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:电门。
3、途径,诀窍:门径。门道儿。
4、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现亦指一般的家庭:门第。门风。门婿。长(zhǎng)门长子。
5、事物的分类:分门别类。
6、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:教门。门徒。
7、量词:一门大炮。
8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