榑桑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榑桑』
拼音:fú sāng
注音:ㄈㄨˊㄈㄨˋㄅㄛˊ ㄙㄤ
解释:传说中的神木。
古代诗词
元代.杨维桢.日重光行:「日重光,今日西没,明日上榑桑。」
元代.杨维桢.次韵省郎蔡彦文观潮长歌,录呈吴兴二守、云:「榑桑烂,若木枯,苹瓢古愤无时苏。」
宋代.武衍.晴丝:「榑桑老趼抽纤纬,星殿残机剪素茸。」
宋代.黄宏.吴萧大帅:「南来稳作风流帅,日上榑桑瘴雾收。」
元代.王蒙.登泰山(有引):「巨鳌左折蓬莱股,鲸波东注榑桑根。」
基本字义
榑fú(ㄈㄨˊ)
1、〔榑桑〕古同“扶桑”,海外的大桑树,太阳从这里升起(古代神话传说),如“朝发榑榑,日入落棠。”
其他字义
榑fù(ㄈㄨˋ)
1、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。
其他字义
榑bó(ㄅㄛˊ)
1、〔榑栌〕枓栱。
基本字义
桑sāng(ㄙㄤ)
1、落叶灌木,叶子可以喂蚕,果穗味甜可食,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,皮可造纸,叶、果均可入药。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:桑葚。桑农。桑梓(喻乡里,故乡)。沧海桑田(形容世事变迁很大)。桑榆暮景。
2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