鹳鸣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鹳鸣』
拼音:guàn míng
注音:ㄍㄨㄢˋ ㄇ一ㄥˊ
解释:
1.《诗.豳风.东山》:"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蒙。鹳鸣于垤,妇叹于室。洒埽穹窒,我征聿至。"郑玄笺:"鹳,水鸟也。将阴雨则鸣,行者于阴雨尤苦,妇念之,则叹于室也。"后用为典故,谓思妇因天将雨而为其征夫担忧。
2.谓天将雨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皎然.同薛员外谊喜雨诗兼上杨使君:「一宿恐鱼飞,数朝征鹳鸣。」
宋代.陆游.暮秋遣兴:「鼍作夜风经沌口,鹳鸣秋雨宿杭头。」
宋代.陆游.霜降前四日颇寒:「鹰击喜霜近,鹳鸣知雨来。」
唐代.李白.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(一作王宗城 ):「大舶夹双橹,中流鹅鹳鸣。」
唐代.柳宗元.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:「旷望少行人,时闻田鹳鸣。」
基本字义
鹳(鸛)guàn(ㄍㄨㄢˋ)
1、鸟,羽毛灰白色或黑色,嘴长而直,形似白鹤,生活在江、湖、池沼的近旁,捕食鱼虾等。
基本字义
鸣(鳴)míng(ㄇ一ㄥˊ)
1、鸟兽或昆虫叫:鸣啭。鸣唱。鸣叫。鸣禽。鸟鸣。
2、发出声音,使发出声音:鸣响。鸣奏。孤掌难鸣。
3、声明,发表意见、情感:鸣谢。鸣冤。百家争鸣。
4、闻名,著称:“以文鸣江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