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鳞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池鳞』
拼音:chí lín
注音:ㄔˊ ㄌ一ㄣˊ
解释:指池中鱼类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轻肥:「果擘洞庭橘,脍切天池鳞。」
明代.王惟俭.过张懋甫东庄:「笼鹤能传客,池鳞旋斫羹。」
宋代.赵汝谈.翠蛟亭和巩丰韵:「谅匪畜池鳞,多应化雷尾。」
宋代.陈舜俞.次韵酬郏郎中:「虽云故乡乐,还似枯池鳞。」
明代.倪谦.访卢大参庄所次钱学士短歌:「我公自是天池鳞,读礼暂为林下人。」
基本字义
池chí(ㄔˊ)
1、水塘,多指人工挖的:池子。水池。池鱼之殃(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。亦称“池鱼之祸”)。
2、湖:池盐(从咸水湖采取的盐,成分和海盐相同)。
3、像水池的:浴池。花池。乐(yuè)池。舞池。
4、护城河:城池。金城汤池。
5、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:池座。
6、姓。
基本字义
鳞(鱗)lín(ㄌ一ㄣˊ)
1、鱼类、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:鱼鳞。鳞片。
2、鳞状的:鳞爪(zhǎo)。鳞波。鳞茎。鳞屑。鳞集(群集)。遍体鳞伤。鳞次栉比。
3、泛指有鳞甲的动物:鳞鸿(指“鱼雁”,即书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