轨仪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轨仪』
拼音:guǐ yí
注音:ㄍㄨㄟˇ 一ˊ
解释:法则,仪制。
古代诗词
魏晋.陆机.挽歌辞:「五常侵轨仪。」
唐代.李峤.纸:「舒卷随幽显,廉方合轨仪。」
宋代.颜太初.东州逸党:「人之有常道,高下遵轨仪。」
宋代.释咸杰.偈公六十五首:「红尘闹市等个人,七佛轨仪都漏泄。」
宋代.释心月.偈颂一百五十首:「七佛轨仪持钵去,又得西来一信通。」
基本字义
轨(軌)guǐ(ㄍㄨㄟˇ)
1、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,其宽度为古制八尺,后引申为车辙。
2、一定的路线:轨迹。轨辙(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,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)。
3、应遵循的规则:轨度(dù)(法度)。轨范(规范,楷模)。步入正轨。
基本字义
仪(儀)yí(一ˊ)
1、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
2、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
3、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4、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
5、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
6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