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椽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尺椽』
拼音:chǐ chuán
注音:ㄔˇㄔㄜˇ ㄔㄨㄢˊ
解释:一尺长的屋椽。指极小的房屋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陆游.书叹:「尺椽不改结茅初,薄粥犹艰卒岁储。」
宋代.苏轼.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:「尺椽亦何有,而我常客居。」
唐代.赵彦昭.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:「山河寸土尽,宫观尺椽无。」
宋代.苏辙.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:「南迁北返吾何病,片瓦尺椽天与期。」
宋代.梅尧臣.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:「出门并辔至山店,茅屋揭尽余尺椽。」
基本字义
尺chǐ(ㄔˇ)
1、中国市制长度单位(亦称“市尺”。一尺等于十寸。西汉时一尺等于0.231米,今三尺等于一米):尺素(a.一尺长的白绢,借指小画幅;b.书信)。尺短寸长。尺牍。
2、量长度的器具:竹尺。
3、像尺的东西:铁尺。仿尺。戒尺。
4、形容微少或短小:尺布。咫尺天涯。
其他字义
尺chě(ㄔㄜˇ)
1、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基本字义
椽chuán(ㄔㄨㄢˊ)
1、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:椽子。椽笔。
2、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:“东宇西房数十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