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台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鼎台』
拼音:dǐng tái
注音:ㄉ一ㄥˇ ㄊㄞˊㄊㄞ
解释:指三公之位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刘过.自叹:「群公更屋居,官贵辄鼎台。」
宋代.洪迈.戏答胡汝能:「不见山巨源,雍容居鼎台。」
宋代.方回.袁兴国挽词二首:「鼎台袖吾手,覆餗彼何人。」
宋代.刘过.自叹:「群公列屋居,官贵辄鼎台。」
明代.解缙.解氏世系歌:「参军武卫,兄弟鼎台。」
基本字义
鼎dǐng(ㄉ一ㄥˇ)
1、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是三足两耳:铜鼎。鼎食(列鼎而食,指豪侈生活)。鼎镬。
2、锅:鼎罐。鼎锅。
3、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,是政权的象征:鼎彝。九鼎。定鼎。问鼎。鼎祚(国运)。
4、象征三方并立、互相对峙:鼎峙。鼎足之势。
5、大:鼎族。鼎臣。鼎力支持。
6、正当,正在:鼎盛(shèng)。
基本字义
台(臺、檯、颱)tái(ㄊㄞˊ)
1、高平的建筑物:亭台楼阁。
2、敬辞,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台鉴。台甫。
3、像台的东西,器物的座子:井台。窗台。灯台。
4、量词:一台戏。
5、台湾省的简称:台胞。台币。
6、姓。
7、桌子、案子:写字台。
8、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,称“台风”。
其他字义
台tāi(ㄊㄞ)
1、〔天台〕①山名,在中国浙江省;②地名,在中国浙江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