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三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胡三』
拼音:hú sān
注音:ㄏㄨˊ ㄙㄢ
解释:胡闹;胡来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吴泳.柳梢青:「元九不回,胡三不问,花说与谁。」
唐代.元稹.酬胡三凭人问牡丹:「窃见胡三问牡丹,为言依旧满西栏。」
宋代.释智愚.阅宗镜录:「老胡三寸舌,镜主几生心。」
宋代.廖行之.题舅氏耕隐图:「云胡三百廛,正可一笑哂。」
宋代.陈普.劝学:「三胡三蔡与五刘,新安建安知一族。」
基本字义
胡(鬍)hú(ㄏㄨˊ)
1、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
2、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黄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
3、乱,无道理:胡来。胡闹。胡吹。胡言乱语。
4、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胡不归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
5、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胡须。
6、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胡。”
7、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òng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
8、姓。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