瓠犀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瓠犀』
拼音:hù xī
注音:ㄏㄨˋ ㄒ一
解释:瓠瓜的子。《诗.卫风.硕人》:"齿如瓠犀。"朱熹集传:"瓠犀,瓠中之子,方正洁白,而比次整齐也。"后因以喻美女的牙齿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邓肃.浣溪沙:「玛瑙一泓浮翠玉,瓠犀终日凛天风。」
唐代.权德舆.杂诗五首:「 一顾授横波,千金呈瓠犀。」
唐代.权德舆.杂兴五首:「新妆对镜知无比,微笑时时出瓠犀。」
先秦.诗经.硕人:「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。」
两汉.无名氏.石榴:「流霞色染紫罂粟,黄蜡纸苞红瓠犀。」
基本字义
瓠hù(ㄏㄨˋ)
1、〔瓠子〕a.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蔓生,夏天开白花,果实长圆形,嫩时可食;b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
基本字义
犀xī(ㄒ一)
1、哺乳动物,形状略像牛,皮粗而厚,多皱纹。角生在鼻上,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,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,可做器物,亦可入药(通称“犀牛”):犀角。犀甲。犀照。灵犀。
2、坚固:犀舟(坚固的船)。犀利(锐利;锋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