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鳞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化鳞』
拼音:huà lín
注音:ㄏㄨㄚˋㄏㄨㄚ ㄌ一ㄣˊ
解释:变化为龙。比喻取得功名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刘得仁.上姚谏议:「终计依门馆,何疑不化鳞。」
唐代.司空图.纶阁有感:「风涛曾阻化鳞来,谁料蓬瀛路却开。」
唐代.徐夤.潘丞相旧宅:「秋槐影薄蝉声尽,休谓龙门待化鳞。」
宋代.郑清之.余自东山往金峨住山戒师迎於中涂到上方泉石:「一奁鸣瀑写天绅,怪石鲸奔欲化鳞。」
宋代.杨亿.送章安世赴举:「梁苑雪花成赋后,禹门雷鼓化鳞初。」
基本字义
化huà(ㄏㄨㄚˋ)
1、性质或形态改变:变化。分化。僵化。教(jiào)化。熔化。融化。潜移默化。化干弋为玉帛。。
2、佛教、道教徒募集财物:化缘。化斋。
3、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:丑化。绿化。
4、习俗,风气:有伤风化。
5、特指“化学”:化工。化纤。化肥。
其他字义
化huā(ㄏㄨㄚ)
1、同“花”。
基本字义
鳞(鱗)lín(ㄌ一ㄣˊ)
1、鱼类、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:鱼鳞。鳞片。
2、鳞状的:鳞爪(zhǎo)。鳞波。鳞茎。鳞屑。鳞集(群集)。遍体鳞伤。鳞次栉比。
3、泛指有鳞甲的动物:鳞鸿(指“鱼雁”,即书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