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妖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狐妖』
拼音:hú yāo
注音:ㄏㄨˊ 一ㄠ
解释:旧谓狐能化人作祟,故称"狐妖"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陆游.道室述怀:「狐妖从汝作人立,金价在吾如十轻。」
宋代.陆游.偶观旧诗书叹:「鹤井与狐妖,正可付一哂。」
宋代.陆游.小疾:「蚁梦能看破,狐妖可坐擒。」
宋代.陆游.夜坐戏作短歌:「素心憎狐妖,老愈恶铜臭,视之若寒气,可使客肤腠。」
宋代.孔武仲.龟石:「奸狐妖鼠已破胆。」
基本字义
狐hú(ㄏㄨˊ)
1、哺乳动物的一属,形状略像狼。毛赤黄色,性狡猾多疑,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,乘机逃跑。皮可做衣服(通称“狐狸”):狐臭(腋下臭气)。狐肷(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)。狐疑(多疑)。狐媚(曲意逢迎,投入所好)。狐死首丘(传说狐狸将死,头必向出生的山丘。喻不忘本,亦喻对故乡的思念)。
2、姓。
基本字义
妖yāo(一ㄠ)
1、迷信的人指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:妖魔鬼怪。妖精(a.妖怪;b.喻姿色迷人的女子。“精”均读轻声)。妖氛。
2、装束或神态不正派:妖里妖气。妖态。
3、媚,艳丽:妖女。妖娆。妖艳。妖冶。妖妍。
4、邪恶而迷惑人的:妖言。妖人。妖术。